生老病死—和孩子一起面對生命裡的無常
歲末年終,本以為可以飛身巧渡,卻不察突然被加上過多的人事包袱,險些站不起身。
還好,平常習慣跟孩子們分享,生活中的喜怒哀樂,家族中的大事、小事。在這些事件的分享與分析中,ㄧ方面,孩子們會明白,自己是整個大家族中的ㄧ份子,即便大家不一定常常見面,但卻還是息息相關。另一方面,孩子們也可以學習,洞察人性中的光明磊落或是偷機取巧,同時學習取捨與判斷,留著好的效仿,壞的引以為鑑。
家族中有人動了手術,手術後要調養身體與復健。跟孩子們分析,健康的身體,要靠平常的照顧與保養,均衡的飲食、適度的運動、起居有節、情緒懂得轉換,才可以讓身心靈,相對舒服而自在。人到中老年,確實常常會面對身體零件需要維修的狀況,這時候,家人的支持和鼓勵,特別重要。
家族中有人喜獲麟兒,跟著孩子們看著手機傳來的新生兒相片,一起喊:「哇!好可愛唷!」孩子們知道,一個新生兒的誕生,讓整個家族充滿喜悅。但新手父母的壓力,也與日俱增。他們也是從那麼小開始,被父母一點一地的,灌溉成長。
家族中有人的房客,老是不按時交房租,弄得大家在對帳時,雞飛狗跳。長子說:「媽媽,那就不要把房子再租給他啊!」我回:「房客跟家中長輩租房子,三十幾年了,而且房租比外面便宜很多,房客當然不願意退租。大家認識這麼久,人情,剪不斷、理還亂。」人際關係的拿捏,有時不是有理就好,其中的情與義,往往也是心之糾葛。
家族中有人娶媳婦、嫁女兒。帶著孩子們參加喜宴,感受承諾一生一世,相依相伴的喜悅與隆重。我跟孩子們說:「結婚,不是愛情故事追求的幸福終點。而只是一個,正要進入下一場幸福的起點。婚姻生活中,有許多事要彼此磨合、協調、包容、妥協、讓步。難免在意見相左時,吵吵鬧鬧。但是不要傷了和氣,也不要忘了,當初要攜手共度人生的初心與決心。」
這些是近月面對的家族大事,還加雜著許多林林總總的小事,一起匯流而至,自己的承受超過負荷,讓心臟和胃,同時發出求救訊號。孩子們看著病懨懨的我說:「媽媽,不要想那麼多,能幫上忙的,就幫忙。幫不上忙的。他們也會再想其他辦法。您自己的身體,要照顧好。」弟弟問我:「媽媽,您要去配戴那個心電圖的儀器,好玩嗎﹖」我回:「是有些好玩,自己好像變成生化人,你放學回來,就可以看到儀器了!」孩子們是希望我盡力、量力後,也要懂得轉換壓力與情緒。
教養與學習,都不能跟生活脫鉤。日常面對的生老病死,人情世故,才是孩子該學會的生活常識與生命課題。在這些事件中,孩子們跟我一起感受著喜悅、挫折、快樂、無奈,甚至是力不從心的愛莫能助。
有風雨、有陽光,才是如常地生活。在陽光的溫暖中,我們可以一起體驗美好,發出微笑;在風雨的試煉中,我們可以一起承受挑戰,互相取暖。我的孩子,不單單只是孩子,他們常常帶我跳脫出自己的角色,去看待事情,讓我不要陷溺在那樣的情境中,無法自拔。
孩子,是天生的哲學家。他們的世界,還閃爍著純淨的光輝,沒有被人情世故的重重包袱與枷鎖,束縛。有時候,他們眼中的單純與美好,是我們睽違已久的靈性之光,而我們,要教給他們的卻是,人性中很多的無奈和身不由己。
人,是群居的動物。我們也無法把孩子,養在溫室中,小心呵護。錯縱複雜的人際關係,是孩子無法跳脫的生活問題,多帶孩子參與家族中的大小事,學著處理人事,也就學會常常轉換情緒,才不會被突發的情緒怪獸所綁架,失去自己。
日子,在如常中走著,總是會不小心撞上無常。所以,要多跟孩子分享生活,這樣,他既可以感受,美好與心動,也有能力承受,痛苦與責任。